用一个大的玻璃杯制作一杯糖水溶液。将这杯溶液过滤,将过滤后的溶液注入一个清洁的玻璃杯内。
在杯中悬吊一根细线,细线下端拴上一小块白糖晶体,并浸泡在溶液中。
静置数天,在玻璃杯底会首先出现**批晶体,滤去溶液中残留的晶体,继续把悬在细线上的晶体浸人过滤后的溶液,晶体会缓慢地生长。
晶体是由大量微观物质单位(原子、离子、分子等)按一定规则有序排列的结构,因此可以从结构单位的大小来研究判断排列规则和晶体形态。
扩展资料:
晶体特征:
1、自然凝结的、不受外界干扰而形成的晶体拥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,即晶体的自范性。
2、晶体拥有固定的熔点,在熔化过程中,温度始终保持不变。
3、单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。
4、晶体可以使X光发生有规律的衍射。宏观上能否产生X光衍射现象,是实验上判定某物质是不是晶体的主要方法。
5、晶体相对应的晶面角相等,称为晶面角守恒。
自制冰糖的工艺流程 :1,加水:白糖100斤加水35斤搅拌均匀,使糖溶解。 2,熬制:熬制前在夹层中加入植物油、豆油、菜油、花生油均可,或者大锅加油,小锅放在大锅里(需要支起,不能接触锅底,这样可避免把糖熬焦)。
锅准备好后,将糖液倒入上层锅内,待糖液煮开再熬五六分钟,然后加入用1斤水溶解的1斤白矾溶液。
当糖液内温度升到150℃时,停火降温出锅。 3,结晶:糖液出锅入盘后,盘要放在炕上用被子盖好,当天盘内温度要保持在90℃左右,降到第七天为止。如温度不够,可加火升高炕温。一般情况,糖液在结晶过程中,怕冷不怕热。
保持气化越长,冰糖结晶率也越高。
1、倒一小杯水在平底锅里,把锅放在微火上加热。 2、逐渐加入蔗糖(约两小杯),待糖的水溶液达到饱和并沸腾时,将液体倾入一个玻璃杯内。
3、将玻璃杯放置在阴凉处数日,晶体将会生成。
4、如果是一根竖直的线在溶液中,晶体就会以很美的“吊灯”式生长起来。
需要准备:食盐或者白糖、适量清水、玻璃杯、培养皿、烧杯。
1、首先取出一个烧杯和适量的清水,把适量的清水倒在烧杯中,具体如图。
2、这个时候需要不断的往烧杯中加入食盐或者白糖,详见下图。
3、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用玻璃杯搅拌烧杯中的液体,直到烧杯中不在溶解食盐或者白糖即可。
4、这个时候烧杯中就形成了食盐或者白糖的饱和液体了,将其倒在一个培养皿中即可。
5、接下来将倒入了饱和液体的培养皿放置在阳台上数天即可。
6、**培养皿中就会出现如图所示的食盐或者白糖的晶体了。
1、准备一杯水,加入食盐或糖,直到食盐或糖无法继续溶解。这样就做成了一杯饱和食盐水或糖水。
2、将饱和食盐水或糖水倒入一个浅盆,放置一星期左右。
几天之后,水逐渐蒸发,盘子里就析出四方形的食盐晶体或糖晶体。
晶体(crystal)即是物质的质点(分子、原子、离子)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物质。从宏观上看,晶体都有自己独特的、呈对称性的形状,如食盐呈立方体;冰呈六角棱柱体;明矾呈八面体等。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物理性质,如机械强度、导热性、热膨胀、导电性等,称为各向异性。
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—熔点(或凝固点)。晶体的分布非常广泛,自然界的固体物质中,绝大多数是晶体。气体、液体和非晶物质在一定的合适条件下也可以转变成晶体。